公院放射治療師揭10個病人7個新移民 拆解身份證上隱藏出生地秘密
發布時間: 2019/02/11 18:30
最後更新: 2019/02/11 18:31
公院病房迫爆掀起叫停每日150個單程證配額的討論,有公院放射治療師形容,每日工作中,10個病人有7至8個身份證都為「R字頭」,相信大部分是新移民。
「R字頭」約於2000年前後開始使用,象徵持單程證和護照的新來港(包括內地及外地)人士;而隨着有關字頭號碼已用盡,2011年8月1日起入境處開始簽發「M」字頭的身份證予新登記領取身份證的人士,包括每年單程證來港人士或留港定居海外專才,都有用到「M字頭」
香港首張身份證在1949年發出,由1個英文字母+6個數字及1個括弧數字或英文字母編成,70年代以前,身份證號碼上的英文字頭是根據身分證簽發地區所劃定,港島、九龍及新界區簽發的分別會由「A、D和H」、「B、E和G」及「C」字母開首;外籍人士身份證號碼則以X開首。
70年代起,政府將所有新簽發身份證的開首英文字母改為K和P,80年代起則統一身份證號碼與出世紙編號,通通轉為由Z字頭開始,並逆向使用剩餘的英文字母,故在88年中後期到98年中後期,在港出生的人就會用上Y字母。
身份證號碼英文字母註解
A 首批身份證,1949-1962年間在簽發,大部份人在1950年代之前出生
B 1955-1960年在市區辦事處簽發
C 1960-1983年在新界辦事處簽發,多於1946-1971年間出生
D 1960-1983年在港島辦事處簽發,多於1946-1971年間出生
E 1955-1969年在九龍辦事處簽發,多於1946-1962年間出生
F 1979-1983年在新界辦事處簽發
G 1967-1983年在九龍辦事處簽發,多於1956-1971年間出生
H 1979-1983年在港島辦事處簽發,多於1968-1971年間出生
K 1983年3月28日至1990年7月31日首次登記身份證人士,多於1972-1979年出生
M 2011年8月1日起首次登記身份證的人士,多於2000起在香港以外出生
P 1990年8月1日至2000年12月27日首次登記身份證的人士
R 2000年12月28日至2011年7月31日首次登記身份證的人士
S 2005年4月1日起於香港登記出生的人士
W/ WX 外籍勞工及外籍家庭傭工
Y 1989年1月1日至2005年3月於香港登記出生的人士
Z 1980年1月1日至1988年12月31日於香港登記出生的人士
要判斷誰是新移民抑或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,有說法指身份證號碼以R或M起首,都大多是新移民。其實身份證上的「3粒星」代表年滿18歲,留意「3粒星」旁邊的英文字母,更能反映一個人的居港權及背景,例如「A」代表有香港居留權,「C」代表其居留會受到限制,「R」代表有入境權;而「Z」、「X」、「W」、「O」就分別代表持證人在香港、內地、澳門或海外出生。
身份證上的符號說明:
***:持證人年齡為18歲或以上及有資格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港證
*:持證人年齡為11歲至17歲及有資格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港證
A:持證人擁有香港居留權
C:持證人登記領證時在香港的居留受到入境事務處處長的限制
R:持證人擁有香港入境權
U:持證人登記領證時在香港的居留不受入境事務處處長的限制
Z:持證人報稱在香港出生
X:持證人報稱在內地出生
W:持證人報稱在澳門出生
O:持證人報稱在其他國家或地區出生
B:持證人所報稱的出生日期或地點自首次登記以後,曾作出更改
N:持證人所報稱的姓名自首次登記以後,曾作出更改
根據過往入境處回覆,「M」字頭字母已是所有字母中最後一個,將來或需考慮使用其他字母,或雙英文字母字頭的身份證號碼,例如原本預留給外傭及外勞的W字頭身份證號碼,在2009年用盡後,已改用WX雙英文字頭。